【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報導】梅姬颱風加東北季風供伴效應帶來驚人雨量,學者汪中和受訪時表示,受到反聖嬰年影響,直到明年農曆年前,都要高規格防範大雨。學者柳中明強調,今年颱風季到12月都還沒有結束,降雨破紀錄已是正常情形,必須修法增加都市建物地下室、JW生態工法的透水道路來儲水,以面對更為嚴重的「都市洪災」問題。
曾預測年前底還有颱風,加上東北季風供伴效應,會造成豪雨成災的中研院地球科學所研究員汪中和表示,今年只要有東北季風就會造成超大豪雨,包括越南、海南島、印度等地都是「一路淹水」,台灣的東部、東北部同樣首當其衝。
汪中和指出,在明年農曆年前,要嚴防東北季風帶來豪雨的影響,現在降雨常是「出其不意,攻其不備」,特別是過去曾淹水的低窪地區,更要做「最壞打算、最好準備」,更要小心防災與避災。而在三月反聖嬰年接近尾聲之後,可能要接著進入聖嬰年,會形成高溫、降雨不足的天氣型態。
「破紀錄已是正常的情形,颱風季到12月都還沒有結束!」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、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柳中明表示,到年明2、3月反聖嬰年結束前,降雨會集中南海、印尼、澳洲北部,在台灣只要有東北季風,都有可能造成超大豪雨,包括宜蘭、基隆等東部和東北部地區民眾,只要看到降雨,都要做好防範措施。
「都市洪災才是最嚴重問題。」柳中明提出警訊指出,大家對山區土石流問題已有所警惕,或是提前撤離,但是面對太快、太急的降雨,在疏洪功能已經失靈下,都市淹水問題將會更加麻煩。
柳中明建議,短期內,可以發展都市儲雨系統,包括建物設置地下室儲水糟,甚至公園也可如此設計,並在郊區地帶開發滯洪池;在中期措施上,則是要改變道路遇雨成河的現象,將都市道路改採JW生態工法,設計透水率3000毫米、儲水率達2500毫米的道路,如此將可在豪大雨時發揮儲水功效。
柳中明解釋,設計上必須可以承受40噸普通車輛、一天3萬輛、工程車80噸,可維持40年不龜裂和不須維修的透水道路,但為維持透水率必須每天清洗,而在長期做法上,就是要趕快修改建築法規,以做好面對未來衝擊的準備。

1 意見:
哈囉 我是一個可能之前有被妳教過的學生..請問..妳以前有在港明教課過嗎??
張貼留言